十年,是我們變了,還是世界變了。 十年前,女: “對不起,我不會喜歡你的,你不要再堅持了,這就好比坐在家里,只動動手指,就想在今天午飯前拿到新上市的熱賣手機,而手機是不會突然跑到你手里的,有意思伐?”男生聽后默默走開,十年后,在北京的一座公寓里,我聽到京東快遞員給我講述了這個故事。 是的,生活就是這么反轉。世界變化之快,遠超我們對現實判斷的慣性。 十年網購商品總旅程饒了地球百萬圈 北京成為網購之城 2003年,非典肆虐全球,伴隨著人們的不安,中國實體店經濟遭受嚴重打擊,另外一面,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卻在2003年迎來了新一輪的復蘇,電子商務從星星之火開始逐漸蔓延至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;10年后,那場“非典型疾病”已經被人們遺忘,留下來的,是由互聯網奇跡締造的“非典型消費”——網絡購物。 十九世紀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在他書中對百貨商場的描寫,被認為是現代流生活的典型特征。此后,大批以“我逛故我在”為座右銘的男人女人,將逛街不可分割地統一到了自己的生活中。網購雖然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新事物,但它對傳統購物的影響之大,令人驚訝。作為互聯網的虛擬網絡和線下現實交匯的重要的部分,隨著十年來配送物流等瓶頸問題的逐步改善,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的部分。 據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,2012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.1%,京東數據則顯示,十年來,京東所售出的商品的物流總旅程近千億公里,可繞地球上百萬圈。 雖然網絡購物風靡全國,但是經濟發達地區依然引領著網購風潮。從消費人數來看,北京、上海成為網購普及率最高的城市,其中,京東在北京的用戶達到千萬人,也就是說,在北京幾乎每兩個人中,就會有一人屬于網購一族。 100萬人付費呼吸 280萬人迷戀戶外旅行 2007年的一份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,每年大約有656,000名中國人死于由室內或室外空氣污染引起的各種疾病,而每年因為引用被污染的水而發病致死的中國人達到了95,600人,從那時起,人們對每天都會重復兩萬多次的自然動作——呼吸,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關注。 京東數據顯示,2011年末,由于北京出現連續多日的霧霾天氣,從京東購買口罩、空氣凈化器等產品的用戶數量超過100萬人。 人們對健康的關注,不僅體現在呼吸。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和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元素,剝奪了大多數人與生俱來的運動天性,于是,千百萬城市人群選擇在戶外和室內繼續自己的運動計劃。 據統計,京東戶外運動相關產品的用戶超過280萬人,大批驢友背起行囊,走在鄉間野外的小路上;當然,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瀟灑的放下工作和家庭的瑣事逃離城市,選擇在室內進行運動的人也不占少數,京東數據顯示,有超過150萬人都曾在京東購買過健身器材,而其中,一半以上都來自于一線城市。 “末日論”推動生育風潮 500萬家庭忙著照看寶寶 2012年,是一個注定要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難忘的年份,末日預言和末世情結的泛濫,讓人們在憂慮和興奮中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。同時,也刺激了大批年輕人群決定結婚生子,創造更加完整的人生。京東數據顯示,過去兩年里,超過500萬家庭購買了母嬰用品。 相關人士認為,荒誕的“末日論”之所以能讓人們為之瘋狂,主要是人們想為群體狂歡尋找一個說服自己和說服公眾的理由,人們并不是真的相信末日論,人們的興奮,只是試圖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尋找心靈訴求的窗口。 一邊是奶爸辣媽們忙碌的照看寶寶,另一邊是單身男女青年們悠閑的品味孤獨。奶茶因為那首“一輩子的孤單”被無數剩者視若知己,當做毫不掩飾的最佳內心獨白,同樣。另一本與“孤單”為標簽的名著,也登上了京東的暢銷書籍榜單。 據統計,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•馬爾克斯的代表作、被譽為“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”—《百年孤獨》在京東售出數十萬本,在沒有任何大規模宣傳的情況下,受到了超過20萬讀者的追捧。 1.3萬到一億 網購人群漸成主流 十年后 生活會是什么樣 十年前,也許你是短發,領略著校園里白衣飄飄的風景,亦或是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;十年后,面對著物是人非的世界和滄海桑田的自己,您作何感想,是我們改變了世界,還是世界改變了你和我? 據麥肯錫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,中國去年電子商務銷售額約為1,900億美元,即將趕超排名第一的美國,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行業的規模至少可以達到4,200億美元。從2003年以來,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保持了120%的年化增長率,京東在這十年來更是以接近每年200%的速度迅速成長。2004年1月京東多媒體網正式開通,當年的京東用戶只有一萬三千人,時光飛逝,走過十年,一萬人變成了一億人,“非主流”變成了“很主流”,中國幾乎每15人里,就會有一個京東用戶。 再過十年,我們的生活將是什么樣。會不會眨眨眼睛,動動手指,片刻就會有位快遞員按響你家的門鈴,親切地告訴你:顧客您好,您想吃的蛋撻,這里有奶油、巧克力、芒果、黃桃四種口味。另外,您一直想要的Bob Taylor珍藏版吉他正在五折特賣,就在樓下要不要我給您取上來?
|